双孢蘑菇烘干工艺流程 双孢蘑菇烘干时间
双孢蘑菇烘干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、切片、护色、烘干及成品包装等关键步骤:
原料处理
选择新鲜、菌盖完整、无腐烂的双孢菇,清洗后去除表面泥土和杂质,按品质分级存放。
切片
采用机器或手工纵向切片,厚度约4毫米,确保菇片均匀一致,切片时避免积水影响干燥效果。
护色处理
将切好的菇片浸入0.1%亚硫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,漂洗后二氧化硫残留量需低于20毫克/千克。 
烘干
采用变温或恒温干燥法:
- 变温烘干:初始温度30℃-40℃,每小时升温2℃-3℃,最终温度升至55℃-60℃,总时长约6-8小时。 
 - 恒温烘干:直接设定温度55℃-60℃,干燥至含水量降至6%-7%。 
 
成品处理
干燥后过筛去除杂质,按一级(白色完整片状)、二级(轻微褐变)、三级(碎粒状)分级包装,密封防潮保存。
 
双孢蘑菇,一种常见的食用菌,以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喜爱。其烘干工艺对于保留其独特风味和延长保质期至关重要。接下来,我们将探讨双孢蘑菇的烘干方法及惠特热泵在此过程中的独特作用。
▲ 物种特征
      双孢蘑菇,学名Agaricus bisporus (Large) Sing.,是蘑菇科、蘑菇属的一种真菌,别称众多,如白蘑菇、蘑菇、口蘑、洋蘑菇等。其子实体适中,菌盖宽阔,初为半球形后逐渐平展,色泽洁白光滑,微干后渐染黄色,边缘则初期内卷。菌肉厚实,白色中略带淡红,散发着蘑菇特有的香气。菌褶初为粉红色,后转为褐色至黑褐色,密集且狭窄,不等长。菌柄长4.5-9厘米,粗细适中,白色光滑并带有丝光,近圆柱形,内部或松软或坚实。菌环单层白色膜质,生长于菌柄中部,易脱落。
 
▲ 生长环境与分布
     双孢蘑菇多在春、夏、秋三季生长于草地、牧场和堆肥场所。其野生资源广泛分布于欧洲、北美洲、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,同时在中国的新疆、四川、西藏等地也有发现。
 
▲ 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
      双孢蘑菇不仅口感鲜美,而且营养丰富,是栽培规模大、栽培范围广的食用菌之一。其干重下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2%,氨基酸种类繁多,同时富含核苷酸和维生素。此外,双孢蘑菇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其中含有的酪氨酸酶对降低血压有效,并可制成肺炎辅助治疗剂。更有研究显示,某些国家的双孢蘑菇中还含有抗癌物质和广谱抗菌素。随着深层培养技术的突破,人们甚至可以利用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、草酸和菌糖等有价值物质。
 
▲ 风干定型阶段
      双孢蘑菇的烘干工艺分为两个阶段。在第一阶段,我们称之为风干定型阶段,这是整个烘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。在这一阶段,需要大风量、低温排湿,同时将温度设定在大约35℃,并持续风干3小时,以确保双孢蘑菇能够得到适当的定型。
 
▲ 低温烘干阶段和其他阶段
第二阶段,即低温烘干阶段:温度的控制尤为关键,不宜过高。设定在40℃左右,并保持内循环长除湿,同时确保烘房内的湿度维持在70%以下。若湿度过高,需启动辅助直排湿功能,以保持适宜的烘干环境。此阶段烘时设置为2小时左右,以确保双孢蘑菇能够彻底烘干。
第三阶段:45℃左右,内循环持续除湿,保持烘房内湿度低于70%,烘时约为2小时。
第四阶段:50℃左右,同样进行内循环长除湿,将烘房湿度降至60%以下,烘时仍为2小时。
第五阶段:55℃左右,继续内循环除湿,使烘房内湿度降至45%以下,此阶段烘时为2小时。
第六阶段:60℃左右,保持内循环除湿,严格控制湿度在25-30%以下,烘时设定为3小时,以确保彻底烘干。
第七阶段:烘干完成后,关闭热泵主机,但继续启动除湿内循环设备运行1小时,使烘干房内相对湿度维持在20%。随后,即可打开烘房门,推出物料车,收集并密封储存干菇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