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头菇烘干工艺流程 猴头菇烘干时间
猴头菇烘干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、低温慢烘、升温脱水及干燥控制等关键步骤,具体如下:
预处理
- 原料选择:挑选颜色洁白或浅黄、菌肉紧实有弹性、气味清香的鲜菇,去除杂质并清洗干净。
- 切片处理:将鲜菇切成3-5毫米厚片,平铺于竹筛上静置10分钟,促进表面水分蒸发。
低温慢烘
- 初始温度:将烘干温度控制在50℃左右,持续4小时以锁住鲜味并保持菇体完整。
- 升温控制:随后缓慢升温至60℃,加速脱水过程,总时长约8-12小时。
干燥阶段
- 低温脱水:前期温度保持30-35℃,逐步升温至50℃,每小时升温不超过3℃。
- 均湿处理:烘干至8成干时密封塑料膜静置1天,使内外水分均匀。
- 复烘完成:最终以55-60℃高温彻底干燥1小时,含水量降至11%-13%。
注意事项
- 每日翻面2-3次(建议上午10点、下午2点、傍晚5点各一次),避免霉菌滋生。
- 晴朗天气需3-5天完成,多云天气延长至5-7天。
- 完全干燥标准为菌肉硬脆、重量为鲜菇1/8-1/10、内部呈均匀浅黄色。
- 以上为土制烘干,操作工艺繁琐,耗费大量人工时间。
猴头菇百科
猴头菇,又叫猴头菌,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。菌伞表面长有毛草状肉刺,长约1-3厘米,它的子实体圆而厚,新鲜时白色,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,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,上部膨大,直径3.5-10厘米,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,故称“猴头菇”,又像刺猜,故又有“刺猜菌”之称。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,菌肉鲜嫩,香醇可口,有“素中荤”之称。
猴头菇烘干工艺
猴头菇采收后需要大小分类,分类后进行装盘烘干,预热烘房,使烘房内温度达40℃,保持30℃-35℃范围。采用较低的起始温度为保证干制品有良好的外观,烘烤的起始温度一般以30℃为宜,烘烤1小时,温度过高会造成组织失水太快,外表层水份蒸发快,反而锁住内层的水份蒸发,不利于干燥,同时钝化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,如果酶的活性增强,就会引起褐变,使干品的颜色变深。
温度缓缓上升,每小时升温2℃-3℃。升温过快,幅度过大,猴头菇内部水分外移的速度跟不上表层蒸发的速度,就很容易在表层形成硬壳,进一步阻碍内部水分的散失,导致内部干燥不彻底,而且会因温度急剧上升,增加酚酶的活性,使褐变加剧,所以温度应缓缓上升。
猴头菇烘7-8小时后,烘至5-6成干时,让烘干过程停止2小时,使内层水份自然外移。猴头菇与其他食用菌不同的是个体大呈圆球形,如采用一层烘干,表面虽已干燥,而内部的水分还没有降到安全含水量以下,这样在贮藏期间容易回潮发霉变质。因此,当烘至8成干时取出,放入衬有塑料薄膜的箱内,加盖密封,使内外水分达到均匀状态,这过程就叫均湿。均湿需要1天左右时间。
均湿后的猴头菇再送入烘房,进行第二次干燥(复烘)。温度掌握在55℃,最高不超过60℃,一般需烘干3-4小时。初烘、复烘时间总共需12-18小时。
加强湿度管理,猴头菇干燥过程,湿度的管理主要靠调节进风口和排气口的大小来实现的。初期猴头菇蒸发出来的大量水分,在烘房内形成较多的热空气,必须及时排出,这时应将进风口、新风阀全部打开,使烘房内湿热空气从排气口排出,外界新鲜空气从进风口吸入。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,猴头菇中的水分因蒸发而逐渐减少,因而也应相应地关小进风口和新风阀。至烘干结束前的1-2小时内,应将进风口、排气就全部关闭。
猴头菇热泵烘干机选型
猴头菇适用于托盘式平铺烘干,所以选用开环侧出风设备或上下循环风设备即可。曼瑞通7P设备,烘房可建约25立方,一次可以烘鲜料约600公斤;14P设备,烘房可建约50立方,一次可以烘鲜料约1200公斤。工艺不同产量不同,这里只采用猴头菇整个烘干工艺。
猴头菇热泵烘干机与土制的猴头菇烘干机的优略对比:
首先,环保方面,土制的猴头菇烘干机,采用的是柴火、煤炭等原始生热方法,虽然当地柴火随处可见,但是对大气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,我们的猴头菇烘干机采用电能和空气能,都是比较环保的。
其次,人工方面,土制的猴头菇烘干机,需要不断的添加柴火,以保证烘干温度,而我们的猴头菇烘干机,采用电脑PLC智能化控制,恒温烘干,无需人工操作,启动即可等待烘干。
然后,烘干品相,土制的猴头菇烘干机,温度忽高忽低,一旦控制不好,会出现烘干效果不佳,烘干过度等问题;而曼瑞通猴头菇烘干机,采用智能化的操作,恒温设计,温度按照设定好的,实现升温降温。
猴头菇烘干机的优势:
1、干燥效果好:可实现常压底纹空气封闭循环干燥,物料干燥的质量好;
2、成本低:适用范围广,运行成本低、经济性好;
3、全自动化:温度、湿度调控方便,完全实现干燥过程的全自动化;
4、节能:高效节能、烘干机组的COP完全可以稳定达到3.0以上、节能效果显著;
5、环保:环境友好,烘干过程中无任何废水、废气、废渣产生,保护环境。